访问量统计
今日访问量:107
期刊简介
期刊名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创办日期: 1956年
主管部门: 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刊期: 双月刊
电话: 0531-86181600
国内统一刊号(CN):37-1066/C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5973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6年。本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关注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聚焦当下社会热点,反映最新研究成果,传承古今人文学术,弘扬中西现代科学。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现为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期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全国高校权威社科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以及山东省高校期刊高质量发展建设A类项目资助期刊。近年来,本刊发扬优良传统,加大改革力度,创新办刊思路,坚持“传承学术,弘扬真理”的办刊原则,致力于提升办刊质量,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数字传播与社会治理”“五四文学文化研究”重点栏目为主,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学、教育学、传播学、法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为支撑的栏目架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利用新媒体技术,扎实推进期刊网络化数字化发展,形成平面期刊与电子期刊、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融合发展的媒体矩阵,学报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合作共建,共同探索为作者提供“快速审核--预印发布--首发存证--开放评阅--在线交流--荐稿选稿--期刊发表--择优转载--全媒体传播”的全流程学术服务。作为《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社会科学文摘》等刊物的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本刊将继续秉持严谨、务实、开放、包容、不断创新的学术态度,凝心聚力铸精品,守正创新求突破,稳中求进谋长远,强化质量建设,坚守政治方向,突出主题宣传,为广大读者和作者搭建更加优质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唯物史观:正义观的科学发展基础
欧阳英;作为科学的社会认识理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科学地发展与重构正义观有基础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基于唯物史观的正义观的创建,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整体性建构,以及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基本内容,反映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是实现正义观的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唯物史观也是构建权利、正义与生产力“三位一体”的正义观的基本保证。正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完成了对正义观的科学重构,使人们看到以发展生产力为落脚点的新型正义观的诞生。在唯物史观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创建了科学的正义观。马克思主义的基于唯物史观的正义观,是对历史唯心主义正义观的重要终结。
作为扑克牌型小说的《狂人日记》——文本碎片及其N种读法
张全之;扑克牌型小说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出现,代表作品有法国作家马克·萨波塔的《作品第一号》和美国作家库弗的《保姆》。这两部作品都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文本。鲁迅的《狂人日记》不是有意创作的扑克牌型小说,但却具有这类小说的某些属性,如文本自身难以弥合的裂痕,小说中可以确定的三个时间点无法固定文本的时间坐标等。小说时间的断裂,使每一则日记成为一个游动的碎片,所以把13则日记分开,变成13张扑克牌,随意组合,依然可以阅读,这就使《狂人日记》具有了N种读法。
“杂感体的小说”的人称与现实主义难题——鲁迅《故乡》释读
李国华;在《故乡》中,鲁迅没有明确地写出“我”不是合格的讲述者,但与《阿Q正传》等小说中的“我”一样,又是非常可靠的,只有“我”对阿Q、闰土的故事充满不屈不挠的兴味,“我”似乎历史地承担着讲述“不死的中国乡人”的责任和使命。这种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状态,也是一种面对虚无和绝望的抗战,是把“我”和“我”背后的新型知识阶层的历史使命、生存状态与闰土、阿Q们真正连带起来,从而实现自我救赎的现实主义。《故乡》也因此是“杂感体的小说”,具有重要的形式意味。
从金融安全到经济安全——胶东抗日根据地的货币升值与贸易发展(1942—1943)
孙毅;货币升值会使经济体贸易受到不利影响。胶东抗日根据地为维护金融安全,独占发行北海币。币值在1942年出现升值,但贸易却得以有序进行,其中的关键在于控制货币升值后的经济调整过程。根据地政府利用自身优势有效地维持住官方汇率,实现了金融安全;同时,通过逐步强化货币发行权、贸易、生产组织这三种经济力量,促进根据地内外经济的发展,进而维护了胶东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安全。对货币升值及其背后复杂的经济调整过程的灵活运用为以后更大规模的货币战、经济战提供了经验,反映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逐渐具备建设新中国的能力,也为现在如何维护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提供了有益启示。
抗战时期西北国际交通线新疆段遗址遗迹调查论析
张静;抗战时期西北国际交通线新疆段的遗址遗迹是还原抗战历史真相的“活化石”,与文字史料共同构成了抗战历史的宝贵资源。文章首先在口述史学方法指导下运用访谈的形式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反复辨析确认了西北国际交通线新疆段遗址遗迹现在的位置名称;其次根据实地考察将遗址遗迹按保存现状划分为保存完好、已被改建或替换和即将拆除三种类型,并深入分析了遗址遗迹保护不利的原因,提出了将西北国际交通线新疆段遗址遗迹纳入“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范围的观点;最后针对新疆境内陆运接待站数量、伊犁河航运双码头的交替作用和哈密龙王庙招待所的空陆性质等三个重要问题进行解析。旨在查明新疆段遗址遗迹现状,为补充抗战资源提供依据,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与均质化治理
孔兆政;多民族国家需要有效化解国家共同性与民族差异性之间的冲突。现代国族是在人人平等理念之上构建的集体生活秩序,需要推动公共治理的均质化,公平对待每一个社会成员,建设国族的共同性;也需要肯定相对的文化异质性,尊重人们自主选择多样化生活方式的权利。古代中国有着崇尚仁爱、宽容的“中华”文化理想,但在中国皇权专制的政治体制下,古代中国建构的社会形态却是不平等、差异性的。近代以来,中国开始构建自己的民族国家,进行均质化治理。当前,我国的均质化治理旨在建设社会成员同一的公民身份,保护所有民众的平等权利;建构均质化的公共治理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弘扬公正、仁爱、以人为本的中华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发展,推动各民族的共同富裕;尊重、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与文化,建设开放、流动、包容的社会结构,实现多种差异性的互嵌融居与和谐共存。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中“可分配收益”的界定
管洪彦;张蓓;《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第42条规定了集体收益分配中的“可分配收益”,但“可分配收益”的内涵和边界仍需要进行清晰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分配收益应包括可用于向成员以及特定的非成员进行分配的收益,具体可以从收益分配范围和收益分配顺序两个方面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当年收益中的可分配收益进行界定。从收益分配范围的视角分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当年收益中的集体经营性财产的收益、集体资源性财产收益中的集体部分原则上可用于分配,非经营性财产的收益以及地方性规范文件、集体自治决定不可分配的收益不得进行分配。从收益分配顺序的视角分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当年收益应先偿还到期债务、提取公积公益金,再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及特定的非成员进行分配。此外,应允许地方性规范文件、集体自治决定中对收益分配顺序进行特别规定,以实现一般与特别的结合以及自治与法治的互动。
苏轼谪居海南的困厄与自我调适
李静;谪居海南的苏轼时有落寞、忧愁甚至是绝望,其缘由在于苏轼生活处境的困厄。这种困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物质生活的极度匮乏;二是没有士人可以交游,远离文化中心所造成的精神上的苦闷;三是政治上的失意与绝望。通过以诗书自怡、以和陶自遣、以儒道自任等方式进行自我调适,苏轼最终实现了对于困境的超越,呈现给世人以超然、旷达等超人的精神品格。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历史回溯与制度检讨
韩思阳;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经历了摸索期、雏形期和定型期,制度使用率始终不高。未来该制度应回归初心,通过裁判一致实现实质性解决争议,通过变更判决实现裁判一致。适用范围上,该制度应聚焦以行政裁决为典型的对民事关系作实质判断的行政行为,对民事关系作形式判断及不对民事关系作判断的行政行为无需适用该制度。审理方式上应先审查民事争议,如结果与行政行为内容不一致,则变更行政行为;如结果与行政行为内容一致,则驳回诉讼请求;如结果与行政行为一致但行政行为存在其他违法情形,则在确认行政行为违法的同时驳回其他诉讼请求。
人工智能时代的电影导演:生存环境、艺术观念与创作原则——人工智能时代电影工业美学“接着讲”的“作者”之维
陈旭光;张明浩;人工智能时代电影导演面临生存挑战,需要导演在被动接受中主动适应。电影工业美学导演维度的研究也需要在人工智能时代“接着讲”。秉承“人机一体”的创作观,并以此观念构思作品,应该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导演观。探索一种人工智能“算法内生存”的创作路径,应该是人工智能时代导演的创作方向:一方面,导演在遵循作者情感的同时,必须尊重人工智能的数据理性,进而在感性、情感与理性、数据之间折衷、平衡;另一方面,导演在积极发挥创造性想象的基础上,必须合理利用人工智能高效完成人类指示的底层机制,进而在借助数据算法、人工智能实现想象的同时,不断扩展想象。
认同的哲学意蕴与价值认同的本质
贾英健;从根本上说,当前围绕着价值认同所展开的争论都是源于人们对认同概念的不同理解。将认同概念放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中来考察,认同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彼此从自我出发而寻求共同性的过程和结果,它表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共性关系,其核心是价值认同。作为价值认同,它是价值主体之间通过变化着的关系(对话、交往、混乱)使自身的价值观念或价值结构获得重新定位和重新调整的过程。价值认同虽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但是它又与价值趋同有根本区别。
学校中的欺负问题——我们所知道的一些基本事实
张文新学校欺负问题是当前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国际性热点课题。近 2 0年来 ,各国心理学家就欺负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包括欺负对儿童心身健康的危害、学校欺负的普遍性、欺负问题中的性别与年龄差异及欺负的干预等问题 ,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基本事实
交叠影响阈理论对我国中小学协同育人的启示
唐汉卫;家庭、学校与社会协同育人,是当前教育界的重要议题。这三者之间应当建立何种协同关系以及如何协同,则值得进一步探讨。爱普斯坦提出的以"关怀"为核心的交叠影响阈理论,在理论上构建了新型的家庭、学校、社会合作伙伴关系,在实践中提出了六种家校社合作参与机制。该理论对重新反思当下的协同育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平衡主体关系,厘清责任边界;建立平等协作的协同育人范式;倡导以关怀为核心的协同育人导向;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互动联结。
论《双城记》浪漫现实主义的仁爱精神
傅守祥作为忧患之作,《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载体借古喻今地反映了尖锐的阶级对立和激烈的阶级斗争;通过各种人物的遭遇及其人性剖析,展示了人道主义视野下革命的合理性与复仇的疯狂性,并提倡用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来化解仇恨、改变那些被扭曲的心灵。德伐日太太的形象表现了作家对压迫与反抗问题的理性思考、对轮回式的阶级斗争的忧虑和对美好人生的企盼。小说体现了狄更斯对人性与社会的严肃探讨,也因其优美的语言、扣人心弦的情节、含蓄悠远的象征意象及浪漫现实主义的风格赢得了读者。
留守儿童心理研究文献综述
张高华;近年来,随着国家系列扶贫政策的实施,理论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愈来愈多,对留守儿童心理的相关研究在内容上呈现多样化,在数量上呈现递增趋势。通过对2005-2015年期间与留守儿童心理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对留守儿童心理研究的发展、脉络和趋势进行综述,分别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特征、影响因素、干预手段等方面进行述评,指出已有文献尚存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趋势,为今后更好地研究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提供参考。
认同的哲学意蕴与价值认同的本质
贾英健;从根本上说,当前围绕着价值认同所展开的争论都是源于人们对认同概念的不同理解。将认同概念放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中来考察,认同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彼此从自我出发而寻求共同性的过程和结果,它表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共性关系,其核心是价值认同。作为价值认同,它是价值主体之间通过变化着的关系(对话、交往、混乱)使自身的价值观念或价值结构获得重新定位和重新调整的过程。价值认同虽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但是它又与价值趋同有根本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