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统计
今日访问量: 180
期刊简介
期刊名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创办日期: 1956年
主管部门: 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刊期: 双月刊
电话: 0531-86181600
国内统一刊号(CN):37-1066/C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5973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6年。本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关注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聚焦当下社会热点,反映最新研究成果,传承古今人文学术,弘扬中西现代科学。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现为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期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全国高校权威社科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以及山东省高校期刊高质量发展建设A类项目资助期刊。近年来,本刊发扬优良传统,加大改革力度,创新办刊思路,坚持“传承学术,弘扬真理”的办刊原则,致力于提升办刊质量,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数字传播与社会治理”“五四文学文化研究”重点栏目为主,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学、教育学、传播学、法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为支撑的栏目架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利用新媒体技术,扎实推进期刊网络化数字化发展,形成平面期刊与电子期刊、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融合发展的媒体矩阵,学报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合作共建,共同探索为作者提供“快速审核--预印发布--首发存证--开放评阅--在线交流--荐稿选稿--期刊发表--择优转载--全媒体传播”的全流程学术服务。作为《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社会科学文摘》等刊物的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本刊将继续秉持严谨、务实、开放、包容、不断创新的学术态度,凝心聚力铸精品,守正创新求突破,稳中求进谋长远,强化质量建设,坚守政治方向,突出主题宣传,为广大读者和作者搭建更加优质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唯物史观:正义观的科学发展基础
欧阳英;作为科学的社会认识理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科学地发展与重构正义观有基础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基于唯物史观的正义观的创建,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整体性建构,以及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基本内容,反映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是实现正义观的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唯物史观也是构建权利、正义与生产力“三位一体”的正义观的基本保证。正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完成了对正义观的科学重构,使人们看到以发展生产力为落脚点的新型正义观的诞生。在唯物史观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创建了科学的正义观。马克思主义的基于唯物史观的正义观,是对历史唯心主义正义观的重要终结。
作为扑克牌型小说的《狂人日记》——文本碎片及其N种读法
张全之;扑克牌型小说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出现,代表作品有法国作家马克·萨波塔的《作品第一号》和美国作家库弗的《保姆》。这两部作品都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文本。鲁迅的《狂人日记》不是有意创作的扑克牌型小说,但却具有这类小说的某些属性,如文本自身难以弥合的裂痕,小说中可以确定的三个时间点无法固定文本的时间坐标等。小说时间的断裂,使每一则日记成为一个游动的碎片,所以把13则日记分开,变成13张扑克牌,随意组合,依然可以阅读,这就使《狂人日记》具有了N种读法。
“杂感体的小说”的人称与现实主义难题——鲁迅《故乡》释读
李国华;在《故乡》中,鲁迅没有明确地写出“我”不是合格的讲述者,但与《阿Q正传》等小说中的“我”一样,又是非常可靠的,只有“我”对阿Q、闰土的故事充满不屈不挠的兴味,“我”似乎历史地承担着讲述“不死的中国乡人”的责任和使命。这种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状态,也是一种面对虚无和绝望的抗战,是把“我”和“我”背后的新型知识阶层的历史使命、生存状态与闰土、阿Q们真正连带起来,从而实现自我救赎的现实主义。《故乡》也因此是“杂感体的小说”,具有重要的形式意味。
从金融安全到经济安全——胶东抗日根据地的货币升值与贸易发展(1942—1943)
孙毅;货币升值会使经济体贸易受到不利影响。胶东抗日根据地为维护金融安全,独占发行北海币。币值在1942年出现升值,但贸易却得以有序进行,其中的关键在于控制货币升值后的经济调整过程。根据地政府利用自身优势有效地维持住官方汇率,实现了金融安全;同时,通过逐步强化货币发行权、贸易、生产组织这三种经济力量,促进根据地内外经济的发展,进而维护了胶东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安全。对货币升值及其背后复杂的经济调整过程的灵活运用为以后更大规模的货币战、经济战提供了经验,反映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逐渐具备建设新中国的能力,也为现在如何维护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提供了有益启示。
抗战时期西北国际交通线新疆段遗址遗迹调查论析
张静;抗战时期西北国际交通线新疆段的遗址遗迹是还原抗战历史真相的“活化石”,与文字史料共同构成了抗战历史的宝贵资源。文章首先在口述史学方法指导下运用访谈的形式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反复辨析确认了西北国际交通线新疆段遗址遗迹现在的位置名称;其次根据实地考察将遗址遗迹按保存现状划分为保存完好、已被改建或替换和即将拆除三种类型,并深入分析了遗址遗迹保护不利的原因,提出了将西北国际交通线新疆段遗址遗迹纳入“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范围的观点;最后针对新疆境内陆运接待站数量、伊犁河航运双码头的交替作用和哈密龙王庙招待所的空陆性质等三个重要问题进行解析。旨在查明新疆段遗址遗迹现状,为补充抗战资源提供依据,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唯物史观与龚书铎先生的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
曹志敏;中国近代文化史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兴的学科领域,贯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直接关系到相关研究的健康发展。龚书铎先生是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中国近代文化史的学科有开创之功,亦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近代文化史的代表人物。龚先生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与切总趋时相结合的治学原则,旗帜鲜明地以唯物史观为指针,对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重大问题形成独特的认识:深入探索文化史研究的基础理论,认为“政治是历史的脊梁”,文化不是历史的中心,从而摆正文化与政治的关系,并以唯物史观批评文化中心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全盘西化”“儒化中国”等错误思潮,立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唯物史观正确认识中西文化关系,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是文化建设的源头。这些论断深化了学术界对唯物史观与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关系的正确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论傅统先的美育思想——纪念傅统先先生诞辰115周年
张茂聪;薛翔宇;傅统先先生的美育思想内容主要包括对美的认识、美育目的和美育实践三个方面。傅先生作为中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学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认为美是客观事物和人的内心相互作用时所感受到的愉悦的心理状态。美育可以从促进智力发展、坚定理想信念、保障身体健康三个方面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基于傅先生的美育思想,应推动高等院校艺术系形成“艺术”与“师术”并重的培养体系,探索艺术学科、信息技术学科和AI的跨学科培养机制,注重在非艺术学科中实施美育浸润,推进“大美育”育人体系构建。
生成与揄扬:汤显祖与郑之文《旗亭记》
周潇;明传奇《旗亭记》由宋代《夷坚志》中的《侠妇人》故事改编而来,是晚明文人郑之文现存唯一一部戏剧作品。该剧与汤显祖关系密切:汤显祖提供了故事素材,还对其中的伉俪之义、情节之奇、侠节与大义进行阐发,启发了郑之文的再创造;传奇完成后,汤显祖又作《董元卿旗亭记序》,对其中南北交参、文采与抒情性兼具的曲辞进行了肯定,赞美了隐娘形象的塑造。这些看法无疑与汤显祖自身对于情与奇的追求相关,同时影响了文坛对郑之文的关注和对《旗亭记》的批评。
谟勒泰都黎:鲁迅文学个人史上的“失踪者”
易彬;鲁迅是荷兰文学在中国传播的先驱人物,但与围绕望·蔼覃的长篇小说《小约翰》有较多译介文字不同,鲁迅对谟勒泰都黎未置一词。谟勒泰都黎作品有一些中译本,其中有最具盛名的长篇小说《马格斯·哈弗拉尔》,却没有给《野草》以写作灵感的《思想集》等。而鲁迅从购买谟勒泰都黎作品到翻译,其间约20年,基于实存的时间长度、写作的关联性、精神世界的某种相似性,这位荷兰作家可称之为“鲁迅文学个人史上的失踪者”,梳理其汉译情况和阅读小史,并聚焦于鲁迅研究视域,实际谈及的和被遮蔽的内容将次第呈现。放眼未来,相关作品集的译介或是这一论题能否推进的关键所在,即通过更多的译介,形成对翻译对象的深入体察,探究更多的写作秘密。
“物流标准化”政策赋能企业ESG表现提升研究
张宗斌;李基成;“物流标准化”政策是疏通国民经济循环堵点与痛点的关键举措,可以加强流通领域软件建设,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供制度支撑。文章采用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考察“物流标准化”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实际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研究发现,“物流标准化”政策可以提升企业ESG表现,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从作用机制来看,绿色技术创新效应、市场规模扩张效应和供应链多元化效应是“物流标准化”政策驱动企业ESG表现提升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物流标准化”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在流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和规模较大城市、物流敏感度较大行业和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新阶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认同的哲学意蕴与价值认同的本质
贾英健;从根本上说,当前围绕着价值认同所展开的争论都是源于人们对认同概念的不同理解。将认同概念放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中来考察,认同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彼此从自我出发而寻求共同性的过程和结果,它表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共性关系,其核心是价值认同。作为价值认同,它是价值主体之间通过变化着的关系(对话、交往、混乱)使自身的价值观念或价值结构获得重新定位和重新调整的过程。价值认同虽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但是它又与价值趋同有根本区别。
学校中的欺负问题——我们所知道的一些基本事实
张文新学校欺负问题是当前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国际性热点课题。近 2 0年来 ,各国心理学家就欺负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包括欺负对儿童心身健康的危害、学校欺负的普遍性、欺负问题中的性别与年龄差异及欺负的干预等问题 ,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基本事实
交叠影响阈理论对我国中小学协同育人的启示
唐汉卫;家庭、学校与社会协同育人,是当前教育界的重要议题。这三者之间应当建立何种协同关系以及如何协同,则值得进一步探讨。爱普斯坦提出的以"关怀"为核心的交叠影响阈理论,在理论上构建了新型的家庭、学校、社会合作伙伴关系,在实践中提出了六种家校社合作参与机制。该理论对重新反思当下的协同育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平衡主体关系,厘清责任边界;建立平等协作的协同育人范式;倡导以关怀为核心的协同育人导向;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互动联结。
论《双城记》浪漫现实主义的仁爱精神
傅守祥作为忧患之作,《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载体借古喻今地反映了尖锐的阶级对立和激烈的阶级斗争;通过各种人物的遭遇及其人性剖析,展示了人道主义视野下革命的合理性与复仇的疯狂性,并提倡用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来化解仇恨、改变那些被扭曲的心灵。德伐日太太的形象表现了作家对压迫与反抗问题的理性思考、对轮回式的阶级斗争的忧虑和对美好人生的企盼。小说体现了狄更斯对人性与社会的严肃探讨,也因其优美的语言、扣人心弦的情节、含蓄悠远的象征意象及浪漫现实主义的风格赢得了读者。
留守儿童心理研究文献综述
张高华;近年来,随着国家系列扶贫政策的实施,理论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愈来愈多,对留守儿童心理的相关研究在内容上呈现多样化,在数量上呈现递增趋势。通过对2005-2015年期间与留守儿童心理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对留守儿童心理研究的发展、脉络和趋势进行综述,分别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特征、影响因素、干预手段等方面进行述评,指出已有文献尚存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趋势,为今后更好地研究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提供参考。
认同的哲学意蕴与价值认同的本质
贾英健;从根本上说,当前围绕着价值认同所展开的争论都是源于人们对认同概念的不同理解。将认同概念放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中来考察,认同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彼此从自我出发而寻求共同性的过程和结果,它表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共性关系,其核心是价值认同。作为价值认同,它是价值主体之间通过变化着的关系(对话、交往、混乱)使自身的价值观念或价值结构获得重新定位和重新调整的过程。价值认同虽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但是它又与价值趋同有根本区别。